图片
《孙子兵法》全书共十三篇,简介如下:
《始计篇》:
主要内容:强调战争是国家的大事,需慎重对待。提出了 “五事七计” 的战略筹划方法,“五事” 即道、天、地、将、法,通过对这五个方面的综合考量和比较,来分析敌我双方的实力和胜算;“七计” 是对 “五事” 的具体展开和比较。还阐述了战争中的 “诡道” 思想,即要善于运用各种策略和手段来迷惑敌人、争取主动。
地位作用:此篇是全书的纲领,为后续的作战理论和策略奠定了基础,强调了战前谋划和战略分析的重要性。
《作战篇》:
主要内容:主要探讨战争的物质基础和战争的消耗问题。指出战争会消耗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,所以要速战速决,避免战争的长期化。强调了 “取用于国,因粮于敌” 的补给策略,即在国内做好战争物资的准备,同时在敌方获取补给,以减轻本国的负担。
地位作用:为战争的实施提供了物质保障方面的思考,让将领明白战争不仅是军事对抗,也是经济实力的较量。
《谋攻篇》:
主要内容:主张以智谋取胜,而非单纯依靠武力。提出 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 的最高战略目标,认为通过谋略和外交手段使敌人屈服是最好的战争结果。还阐述了 “上兵伐谋,其次伐交,其次伐兵,其下攻城” 的不同作战策略层次。
地位作用:体现孙子的 “全胜” 思想,对战争的目的和手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,为将领在战争中选择合适的策略提供了指导。
《军形篇》:
主要内容:着重论述了战争中军队的形态和态势。强调了 “先为不可胜,以待敌之可胜” 的战略原则,即首先要使自己处于不可战胜的地位,然后等待敌人出现破绽,再发动攻击。还探讨了如何根据敌我双方的实力和形势来选择作战的时机和方式。
地位作用:为将领提供一种稳健的战争指导思想,让其注重自身实力的建设和战争形势的把握。
《兵势篇》:
主要内容:主要讲解如何营造有利的战争态势。提出 “奇正相生” 的战术思想,“奇” 指奇兵、奇谋,“正” 指正面作战、常规战术,强调要灵活运用奇正之术,使敌人难以捉摸。还论述了 “势” 的概念,即通过合理的兵力部署和战术运用,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和威慑力。
地位作用:丰富战争的战术理论,让将领明白如何通过巧妙的战术安排来取得战争的优势。
《虚实篇》:
主要内容:强调要掌握战争中的虚实变化,通过分散集结、包围迂回等战术手段,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,以实现以多胜少的目的。主张 “避实击虚”,即避开敌人的主力,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。
地位作用:是孙子兵法中重要的战术思想篇章,为将领在战争中如何准确判断敌情、选择作战目标提供了方法。
《军争篇》:
主要内容:主要讲述战争中争夺先机之利的重要性和方法。提出 “以迂为直,以患为利” 的战略思想,即在战争中要善于通过迂回曲折的方式来达到直接的目的,把不利的因素转化为有利的因素。还探讨了如何在战争中掌握军队的士气和行动节奏。
地位作用:为将领在战争中争取主动权提供了理论指导,让其明白如何在复杂的战争环境中把握战机。
《九变篇》:
主要内容:论述将领在战争中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。强调了将领要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,能够根据地形、敌情、我情等因素的变化及时调整作战计划。还列举了一些将领在战争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情况,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。
地位作用:提醒将领在战争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灵活的思维,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战术和战略。
《行军篇》:
主要内容:主要介绍军队在行军过程中的宿营和观察敌情的方法。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宿营地、如何判断敌情、如何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等。还强调了将领要善于管理军队,保持军队的纪律和战斗力。
地位作用:为将领在战争中的行军作战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,使军队在行军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和战斗力。
《地形篇》:
主要内容:详细分析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,即通形、挂形、支形、隘形、险形、远形,以及在不同地形下的作战策略和战术要求。强调了将领要熟悉地形,根据地形的特点来制定作战计划。
地位作用:使将领对战争中的地形因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,为其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作战提供了理论依据。
《九地篇》:
主要内容:依据 “主客” 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因素,将作战环境划分为九种,即散地、轻地、争地、交地、衢地、重地、圮地、围地、死地,并分别阐述了在不同作战环境下的战略要点和战术原则。强调了将领要根据不同的作战环境来调整军队的士气和作战策略。
地位作用:进一步深化了对战争环境的认识,为将领在复杂的战争环境中制定正确的战略和战术提供了参考。
《火攻篇》:
主要内容:论述火攻的方法、条件和时机。介绍火攻的种类,如火烧营寨、火烧粮草、火烧辎重等,并强调火攻要与其他战术手段相结合,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。还提醒将领在使用火攻时要注意风向、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。
地位作用:丰富战争的攻击手段,让将领认识到除了常规的军事手段外,还可以利用自然力量来增强战斗力。
《用间篇》:
主要内容:强调间谍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。详细介绍了五种间谍,即因间、内间、反间、死间、生间的特点和使用方法,并强调了要善于利用间谍获取敌方的情报,以制定正确的战略和战术。
地位作用:突出情报工作在战争中的重要性,为将领在战争中开展情报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
《孙子兵法》中的重要战略思想及原文句子:
不战而屈人之兵:
原文:“凡用兵之法,全国为上,破国次之;全军为上,破军次之;全旅为上,破旅次之;全卒为上,破卒次之;全伍为上,破伍次之。是故百战百胜,非善之善者也;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”
解读:这体现一种追求以最小的军事代价获取最大胜利的思想,强调通过非直接交战的方式,如政治、外交等手段,使敌人屈服,从而达到战争的目的。这种战略思想不仅关注军事上的胜利,更注重综合的战略效果和长远的利益。
奇正相生:
原文:“凡战者,以正合,以奇胜。故善出奇者,无穷如天地,不竭如江海。终而复始,日月是也。死而复生,四时是也。声不过五,五音之变,不可胜听也;色不过五,五色之变,不可胜观也;味不过五,五味之变,不可胜尝也。战势不过奇正,奇正之变,不可胜穷也。奇正相生,如循环之无端,孰能穷之哉!”
解读:“正” 通常指常规的、正面的作战方式,“奇” 则是指非常规、出其不意的作战策略。孙子认为,在战争中,要善于灵活运用奇正之术,使敌人难以捉摸,通过奇正的相互转化和配合,创造出有利的战机,以取得胜利。这种思想强调了战争中的灵活性、变化性和创造性。
避实击虚:
原文:“夫兵形象水,水之形,避高而趋下;兵之形,避实而击虚。水因地而制流,兵因敌而制胜。故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。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,谓之神。”
解读:强调要避开敌人坚实的地方,攻击其虚弱的部位。这要求将领具备敏锐的洞察力,准确地判断敌人的虚实,然后采取相应的战略行动。这种思想体现了对战争形势的准确把握和对敌人弱点的精准打击,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:
原文:“故曰: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;不知彼而知己,一胜一负;不知彼,不知己,每战必殆。”
解读:这是孙子兵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,强调在战争中要充分了解自己和敌人的情况,包括双方的兵力、战略、战术、地形、气候等因素。只有这样,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,提高战争的胜算。知己知彼不仅是一种战争策略,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决策方法,对于现代社会的各种竞争和对抗活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先胜而后求战:
原文:“故善战者,立于不败之地,而不失敌之败也。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,败兵先战而后求胜。”
解读:强调在战争之前,要先做好充分的准备,使自己具备胜利的条件,然后再寻求与敌人交战。这包括政治、经济、军事等各方面的准备,以及对战争形势的准确判断和战略的精心策划。只有这样,才能在战争中占据主动,取得胜利。这种思想体现了孙子对战争的谨慎态度和对胜利的追求。
速战速决:
原文:“其用战也胜,久则钝兵挫锐,攻城则力屈,久暴师则国用不足。夫钝兵挫锐,屈力殚货,则诸侯乘其弊而起,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。故兵闻拙速,未睹巧之久也。夫兵久而国利者,未之有也。”
解读:孙子认为,战争会消耗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,如果战争时间过长,会导致军队疲惫、士气低落、国家经济困难等问题。因此,要尽量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胜利,避免战争的长期化。这种思想对于现代战争的战略决策和作战计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
图片
《孙子兵法》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军事著作,被誉为“兵学圣典”。全书由孙武所作,分为13篇,系统阐述战争的战略与战术思想。不仅讲述如何打胜仗,还深入分析如何通过智慧和策略避免战争,达到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的最高境界。它强调灵活应对、因势利导、知己知彼的理念,在现代商战、职场竞争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Powered by 九游官网登录中心在哪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